受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委托,我校于8月5日至6日在甘肃省兰州市举办2025年“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发展研讨会。会议由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协办。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郁云峰、甘肃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白江平,以及全国开设“中文工坊”、开展“中文+职业技能”教育项目院校的领导及专家代表参加会议。我校党委书记谢永华出席会议,党委常委、副校长魏萍主持开幕式。
郁云峰指出,随着中国全球影响力不断增强和“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国民众学习中文、掌握专业技能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催生了对“中文+职业技能”教育的迫切需求。在国家政策支持和海外需求驱动下,近年来,语合中心会同有关院校和企业在相关领域进行了积极有益探索。一是打造“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实践平台。二是加强“中文+职业技能”教育能力建设。三是夯实“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基础支撑。他强调“中文+职业技能”教育虽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与海外旺盛需求相比,与服务好大教育、大经贸、大外交的使命责任相比,仍任重道远,亟需大家携手努力,以创新的理念和切实有效的行动推动相关工作再上新台阶。
谢永华代表全国“中文+职业技能”国际推广基地和我校致辞。谢永华指出,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深耕“中文+职业技能”教育。2020年10月,在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的指导下,建成全国首家“中文+职业技能”国际推广基地。近年来,依托基地建设,我校在推进海外本土人才培养、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国际化师资培育、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以及全球资源共享平台搭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海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落地见效,二是数字化资源与平台建设实现突破,三是师资培育与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未来,我校将持续发挥全国“中文+职业技能”国际推广基地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助力国际中文教育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推动“中文+职业技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魏萍在主持时表示,本次会议邀请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共话“中文+职业技能”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为大家凝聚智慧、碰撞思想提供了宝贵的机会。近年来,“中文+职业技能”教育从理念探索走向实践深耕,不仅让中文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更让职业技能成为赋能发展的引擎。依托中文工坊等品牌项目,“中文+职业技能”教育融合模式落地开花,成为推动中国教育走向世界、促进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桥梁。
会议设置了主旨报告、专题报告、研讨交流等环节。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雷江红致欢迎辞。主旨报告环节由魏萍主持,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田红芳、华东交通大学副校长肖乾、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校长张隆海等嘉宾围绕“中文+职业技能”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分享了各自学校的实践、探索与思考。专题报告环节由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副校长张宏主持,滨州职业学院校长申保忠、山东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郭鹏围绕“中文工坊”建设及“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发展路径分享了优秀办学案例和经验。研讨交流环节由谢永华主持,与会嘉宾围绕“中文+职业技能”高质量发展、全国“中文+职业技能”国际推广基地工作推进、“中文+职业技能”合作伙伴平台搭建工作等议题分享了各自院校和行业的实践经验,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8月5日,我校还举办了2025年全国“中文+职业技能”教育能力提升培训,围绕“中文+职业技能”教师培养体系、资源支撑体系、标准引领体系构建,邀请教育部语合中心亚非处处长王会昌、师资管理处处长丁湘茹、教学与资源处副处长惠蕙、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副校长李文生、临沂职业学院副校长邹庆法等领导和专家,为学员们进行政策解读和案例分享。学员们纷纷表示,本次培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今后的工作开拓了思路,注入了新的动能。
郁云峰讲话
谢永华讲话
魏萍主持开幕式
会议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