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与江苏省总工会的合作,近日,校党委书记谢永华,党委常委、纪委书记邱正祥,党委常委、副校长魏萍带队赴江苏省总工会交流工作。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刘月科携省总工会办公室、省教育科技工会、省产业工人发展研究中心、省劳动关系研究院(江苏工匠学院)负责人接待了谢永华一行,双方就江苏工匠人才发展研究院及未来的发展合作进行了深入、富有成效的交流。江苏工匠人才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工研院”)院长、学校原党委副书记马成荣以及党办、校办、工会、继续教育学院、本科职业教育研究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交流。
谢永华从组织建设、工作进展、未来设想三个方面,报告了江苏工匠人才发展研究院自成立以来的工作推进情况及下一步设想。他表示,今年6月刘月科书记亲临学校见证四方签订工研院共建协议,并对工研院发展提出了期望与要求。学校高度重视该项工作,组建了研究咨询、培训开发、组织联络等三个工作部,聘请跨学科骨干教师和多部门负责人组成研究工作团队,并专门召开工作启动会部署推进工作,于11月初承办了省教科工会、省劳动关系研究院主办的首届江苏省“名匠优师”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来自工匠学院、企业和职业院校的51名江苏名匠与职教名师同堂互动、互学互鉴,反响良好。目前正在开展项目调研和课题研究、筹备组建全省工匠学院联盟、策划“劳模工匠”大讲堂活动。下一步,学校将紧扣“十五五”高质量发展要求,发挥南工在职教领域的头部优势,加强产教优质资源整合,围绕产业工人队伍培训提升、高端工匠培育引领、政企校互动合作等重点领域,构建协同培养体系,为江苏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南工力量。
马成荣聚焦“名匠优师”研修班、产业高技能人才队伍调研等谈了工研院开展工作的两点体会。省总工会办公室主任刘伟,省教科工会副主席崔文华,省产业工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孙凌云,省劳动关系研究院(江苏工匠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董雷分别谈了合作开展工作情况、下一步合作设想及工作建议,对工研院成立以来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刘月科充分肯定了工研院自成立以来所开展的工作,对学校高度重视工研院建设表示感谢,并对下一阶段工研院建设工作提出建议。他表示,工研院成立后,组织建设有力,工作推进有序,“名匠优师”研修反响良好,在产教融合、产学对接等方面,体现出良好思路,发挥了学校优势,工作进展健康良好,对工会工作形成补充和支持。教育科技工会要进一步做好对接支持、发挥作用,在经费、政策等方面提供支持,劳动关系研究院与工研院有补充优势,要在进一步互动中做好互为支撑。他指出,未来工研院要进一步展其所长,在江苏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更好地发挥智库、基地、载体作用。一是要更好地扛起培育工匠人才的重要责任,可以借鉴全国总工会“大国工匠人才训练营”做法,在承接举办江苏大国工匠、大工匠等工匠人才培训班方面进行探索。二是要聚焦核心任务,提升工作质效,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和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工匠人才队伍建设开展研究,明晰重点方向,分析行企需求,找出针对性的破解思路和对策。三是要加强工作对接,在当前新的工作要求下,省总办公室加强统筹协调,部分工作可邀请工研院参加,增强双方的优势互补和联动协同。四是要加强自身建设,工研院要进一步完善制度、队伍、人才等方面的制度,既要制定好的办法和机制,还要有工作情怀,激发队伍活力动力,力争在新一轮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进程中走在前列。
围绕刘月科的发言,谢永华进一步锚定工匠人才培养核心优势、释放研究智库赋能价值、深化战略对接协作、强化自身建设与品牌塑造,作了针对性补充阐释。双方一致认为,未来在江苏名工匠培育、中小企业职工技能等级培训与资格鉴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蓝皮书编制等重点领域,不仅具备广阔深化合作空间,更蕴藏着推动技能人才体系升级、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长远潜力,将为江苏制造业转型升级、技能强省建设注入持久动力。

会议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