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院]“推进国际文化交流,诉说中国故事”国际教育学院开展中外文化交流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发布时间:2019-12-10浏览次数:414

  2019年5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主旨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国际教育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围绕“推进国际文化交流,诉说中国故事”主题,在中外学生融合发展方面积极探索新路径。
  12月8日,国际教育学院直属党支部副书记张莉带领辅导员、对外汉语教师代表以及中外青年志愿者们来到南京市建邺区兴隆街道奥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中外文化交流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此次活动吸引了20余名奥体及周边社区的居民。
  首先,中外学生参观了兴隆街道奥体社区服务中心。紧接着,召开了座谈交流会,参会的人员有建邺区民政局副局长金新、兴隆街道副主任叶文、沙洲街道副主任孙连娟、奥体社区负责人、奥体及周边社区的居民等。双方热情洋溢地介绍了各自主要情况。兴隆街道奥体社区位于河西新城中心区域,社区党委绐终坚持以“党建引领、志愿先行、凝聚共识、文明润民”为主线,积极探索实施社区党委统领下的现代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有效融合模式,创新打造了社区“红立方”党员志愿服务联盟,组建了“老党员老干部志愿宣讲团”、“红袖标幸福都市服务团”等10支志愿服务团队1690名志愿者,年志愿服务时间19000多小时,先后荣获“全国最美志愿社区”“全国科普示范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江苏省文明社区”“江苏省和谐示范社区”“共青团江苏省委青年文明号”“南京市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等市级以上荣誉60多项。
  留学生志愿者主要来自缅甸、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孟加拉国以及乌兹别克斯坦等五个国家。他们通过PPT演示的形式向大家声情并茂地介绍了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地理、人文、景点、美食、风俗民俗、特色运动、民族服饰等。中国志愿者们也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家乡的特色文化,有一位来自扬州的志愿者向大家介绍了一道扬州菜“三套鸭”的做法:家鸽去骨放入野鸭的肚子内,野鸭去骨再放入家鸭的肚子内,这道菜的独特的做法激发了大家的好奇心。另外,现场还有一些很有趣的互动,青年志愿者们一起体验了中国的传统乐器——古筝,俄罗斯的志愿者缇娜介绍自己国家民族舞蹈时,悉心演示并邀请现场的居民一起学跳了俄罗斯当地的民俗特色舞蹈,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另一位来自缅甸的志愿者米康同学向大家展示了他在中国学习的民间美术形式-剪纸并赠送给了到场的居民们。他表示来到中国学习即将进入第三年,自己被中国的传统文化深深的吸引了,也非常喜欢去尝试着学习这些中国文化。印度尼西亚志愿者现场展示了自己国家民族服装,并解释了服饰纹样的吉祥寓意。通过互动环节,志愿者们与居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外文化的差异及魅力。
  通过本次“推进国际文化交流,诉说中国故事”中外文化交流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让社区的居民朋友们深刻的感受到了中外文化碰撞交流的魅力,不同文化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包容互鉴,以多样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以和谐共生超越文明冲突,以交融共享超微文明隔阂,以繁荣共进超越文明固化。同时,学院中外青年志愿者们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锻炼了能力,激发了潜力,收获了成长,奉献了爱心。

(国际教育学院 供稿)

供稿:图/文/编辑/校对/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