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国际中文教育大会在湖南省长沙市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开幕式由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主持,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分别致辞。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谢永华参加会议并在论坛上作主旨发言。
孙春兰指出,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相互联系日益加深,政治、经贸、人文等交流合作更加广泛。中国在扩大开放中深度融入世界,也为各国发展带来了机遇,到中国商务合作、学习交流、旅游观光的人越来越多。语言是沟通交流的桥梁纽带,各国对学习中文的需求持续旺盛,汉语人才越来越受到欢迎。现在很多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大中小学开设汉语课程,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参与中文教育,促进了中外人文交流、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孙春兰强调,中国政府把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积极发挥汉语母语国的优势,在师资、教材、课程等方面创造条件,为各国民众学习中文提供支持。未来将开展“中文+职业技能”交流项目,职业教育走出去任重道远。
谢永华在论坛上以《借鉴 融合 创新 在非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中文+职业技能”》为题作主旨报告。报告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与新时代高职教育国际化、南工院的职业教育国际化与1+X证书制度、协同合作实施“中文+职业技能”项目三个方面展开;重点介绍了南工院“1+X”证书试点情况,特别是教法、“教学、培训、考核”一体化实训基地、人才技能评价方法、校企联合实施证书认证等方面的实施情况,以及学校实施1+X证书试点实施汽车维修(领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考试情况,同时对“中文+职业技能”项目的未来发展作出了展望。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作总结发言,他将我校提出的未来孔子学院开展的“中文+职业技能”项目概括提升为“南工院模式”。
本次大会以“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的创新和发展”为主题,还特设了“中文+职业技能”专题论坛,邀请中外企业与教育专家共同讨论如何开展就业创业对接,使中文教学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围绕“中文+职业技能”,国际中文教育政策、标准、师资、教材、教学方法、考试、品牌项目建设,以及深化中外合作等议题讨论交流。来自160多个国家和地区1000多名孔子学院和中文教育机构代表参加大会。
孙春兰指出,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相互联系日益加深,政治、经贸、人文等交流合作更加广泛。中国在扩大开放中深度融入世界,也为各国发展带来了机遇,到中国商务合作、学习交流、旅游观光的人越来越多。语言是沟通交流的桥梁纽带,各国对学习中文的需求持续旺盛,汉语人才越来越受到欢迎。现在很多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大中小学开设汉语课程,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参与中文教育,促进了中外人文交流、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孙春兰强调,中国政府把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积极发挥汉语母语国的优势,在师资、教材、课程等方面创造条件,为各国民众学习中文提供支持。未来将开展“中文+职业技能”交流项目,职业教育走出去任重道远。
谢永华在论坛上以《借鉴 融合 创新 在非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中文+职业技能”》为题作主旨报告。报告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与新时代高职教育国际化、南工院的职业教育国际化与1+X证书制度、协同合作实施“中文+职业技能”项目三个方面展开;重点介绍了南工院“1+X”证书试点情况,特别是教法、“教学、培训、考核”一体化实训基地、人才技能评价方法、校企联合实施证书认证等方面的实施情况,以及学校实施1+X证书试点实施汽车维修(领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考试情况,同时对“中文+职业技能”项目的未来发展作出了展望。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作总结发言,他将我校提出的未来孔子学院开展的“中文+职业技能”项目概括提升为“南工院模式”。
本次大会以“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的创新和发展”为主题,还特设了“中文+职业技能”专题论坛,邀请中外企业与教育专家共同讨论如何开展就业创业对接,使中文教学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围绕“中文+职业技能”,国际中文教育政策、标准、师资、教材、教学方法、考试、品牌项目建设,以及深化中外合作等议题讨论交流。来自160多个国家和地区1000多名孔子学院和中文教育机构代表参加大会。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供稿)
供稿:图/文/编辑/校对/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