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翼丝路——中国职业教育积极走向世界舞台,携手发展繁荣之路

发布时间:2020-10-29浏览次数:610

  为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关于推动“中文+职业技能”项目的指示精神,全力推进职业教育与企业携手“走出去”,在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和江苏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10月25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在南京举办“展翼丝路——‘中文+职业技能’国际合作研讨会”。会上,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正式签订了共建“中文+职业技能”国际推广基地协议。教育部职成司卢昊,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马箭飞,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成斌分别作讲话。党委书记吴学敏致欢迎辞,研讨会由校长谢永华主持。
  本次研讨会以如何与当地政府机构、企业、教学机构协同实施“中文+职业技能”项目和如何开发“中文+职业技能”课程标准与教材为主题,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江苏省17所承办孔子学院(课堂)的高校负责同志和职能部门负责人,14所高职院校负责同志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及结合各校优势特色学科的专业带头人,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汉语教材编写团队,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京东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集团等企业负责人参会。
  马箭飞主任在讲话中表示,今年是新中国国际中文教育70周年,同时也是国际中文教育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年。以语合中心与我校共建的“中文+职业技能”国际推广基地为依托平台,将探索推进专业标准、教学资源、国际化师资人才、职业汉语水平考试、国际化“1+X”证书等方面创新发展;依托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设立融合线上线下的联合实训室、智慧教室等,统筹推进“中文+职业技能”数字资源体系建设。希望有更多的职业院校、企业和社会语言教育机构参加到“中文+职业技能”融合发展的事业中来。
  王成斌副厅长介绍了江苏国际中文教育工作有关情况。他指出,国际中文教育应提升质量内涵,创新培养方式,“中文+职业技能”项目的加入可以助力国际中文教育可持续发展。他表示,国家和我省对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和国际中文教育都已经明确了工作上的新要求、制定了激励上的新政策。职业教育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各类国际化平台,广泛开展国家间、国际组织间的教育合作,此次我校先行先试,将推动职业教育服务发展需求、深化产教融合,为中国语言文化、职业标准走向世界,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做出更大的贡献。
  卢昊主任介绍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国际化方面的形势与政策。他表示,基地的建成将能够解决专业标准、教学资源、师资人才国际化方面的储备等问题,为“一带一路”国家培养本土化人才,为走出去的中资企业提供大量认同中方管理文化规范、技术基础厚实、操作技能高超的实用人才,为加快构建教育对外开放新高地、全球职业教育治理发展提供中国方案贡献力量。
  25日下午,由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主办了“中文+职业技能”课程标准与教材研发专题研讨会,会议由副校长霍雄飞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宋继华教授、朱志平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林秀琴副教授,中国有色金属人才中心宋凯主任,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吴元徽教授等专家学者就坚持标准引领、系统科学性编写“中文+职业技能”教材、加强院企合作,培养本土建设者、职业教育标准如何走出去等方面助力“中文+职业技能”教材编写进行了深度研讨。本次研讨成果为整合国际中文教育和职业教育资源、实现融合创新和协同发展指明了实践方向,为共建“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合作的发展打下了理论基础,为未来繁华之路开启了新的发展思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贡献。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供稿)

供稿:图/文/编辑/校对/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