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中文+职业技能”项目建设,12月18日,由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和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共同主办的“中文+职业技能”项目专题研讨会在线上、线下同步召开。我校党委书记吴学敏、校长谢永华、副校长霍雄飞,国际处、双创办相关负责人以及机电、汽车、物流、电商、旅游、计算机6个专业团队学科带头人和二级学院负责人近60人参加线下会议。美国、法国、柬埔寨、泰国、埃及、塞内加尔等58个国家近300名代表参加了线上研讨。研讨会分三个专题,谢永华校长主持“中文+职业技能”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中文+职业技能”师资培养培训两个专题,霍雄飞副校长主持“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建设议题。
作为2020年国际中文教育交流周系列活动,此次研讨会紧扣“新项目、新伙伴、新发展”主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文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相关机构负责人、专家及企业代表进行充分交流,共同为推动“中文+职业技能”项目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吴学敏在会上作主旨发言。他指出,习近平主席在11月20日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提出:“中国愿同亚太各方一道,共创共享亚太和平繁荣美好未来,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不断迈进。” “中文+职业技能”国际推广基地就是为了实现国际中文教育的愿景和目标而打造,她像一艘即将出海的航母,载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以适应我国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为需要,充分发挥语合中心综合文化交流平台作用,不断推动中国语言文化、职业标准走向世界,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我校作为全国首个“中文+职业技能”国际推广基地承办院校,将充分发挥基地作用,着力解决语言文化、职业教育、企业联合走出去面临的专业标准、教学资源、师资人才等方面的难题。
泰国孔敬大学校长助理阿查拉婉、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埃中应用技术学院院长易卜拉欣.法里斯、老挝国立大学李建民、柬埔寨柬华理事总会常务秘书钟耀辉纷纷表示,培养既懂中文又懂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符合各国经济发展需求、符合学员职业发展规划,因此实施“中文+职业技能”项目受到广泛欢迎,将坚定不移推进“中文+ 职业技能”项目发展,不断创新思路,拓展合作领域,期待与项目参与各方加强全面合作,培养更多懂技术、懂语言、懂文化的本土优秀人才。
与会代表建议,应充分尊重中文教学和职业技能教学各自特点,坚持以中文教学为基础、以职业教育为特色、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产教融合为途径、以试点项目为引领,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加强专业标准建设、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大力开发教学资源,为项目实施提供保障。
来自塞内加尔达喀尔大学法乐教授、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主任米金地、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副主任宋凯、山东省教育厅科技处副处长曾宪文、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周燕、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主任李俊峰、北京博导前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段建,针对标准建设、师资培养、资源开发、企业需求等问题分享对策和建议。北京师范大学语言与文字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宋继华教授,我校专业教师团队代表张瑜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林秀琴副教授分享了在“中文+职业技能”教材的研发过程中,如何协同完成各自的任务。
此次会议聚焦“中文+职业技能”项目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专业师资培养培训和特色教学资源开发等议题,探讨共性问题、凝聚更大共识、深挖潜力成果,对推进“中文+职业技能”项目提出新思路。
作为2020年国际中文教育交流周系列活动,此次研讨会紧扣“新项目、新伙伴、新发展”主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文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相关机构负责人、专家及企业代表进行充分交流,共同为推动“中文+职业技能”项目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吴学敏在会上作主旨发言。他指出,习近平主席在11月20日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提出:“中国愿同亚太各方一道,共创共享亚太和平繁荣美好未来,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不断迈进。” “中文+职业技能”国际推广基地就是为了实现国际中文教育的愿景和目标而打造,她像一艘即将出海的航母,载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以适应我国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为需要,充分发挥语合中心综合文化交流平台作用,不断推动中国语言文化、职业标准走向世界,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我校作为全国首个“中文+职业技能”国际推广基地承办院校,将充分发挥基地作用,着力解决语言文化、职业教育、企业联合走出去面临的专业标准、教学资源、师资人才等方面的难题。
泰国孔敬大学校长助理阿查拉婉、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埃中应用技术学院院长易卜拉欣.法里斯、老挝国立大学李建民、柬埔寨柬华理事总会常务秘书钟耀辉纷纷表示,培养既懂中文又懂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符合各国经济发展需求、符合学员职业发展规划,因此实施“中文+职业技能”项目受到广泛欢迎,将坚定不移推进“中文+ 职业技能”项目发展,不断创新思路,拓展合作领域,期待与项目参与各方加强全面合作,培养更多懂技术、懂语言、懂文化的本土优秀人才。
与会代表建议,应充分尊重中文教学和职业技能教学各自特点,坚持以中文教学为基础、以职业教育为特色、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产教融合为途径、以试点项目为引领,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加强专业标准建设、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大力开发教学资源,为项目实施提供保障。
来自塞内加尔达喀尔大学法乐教授、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主任米金地、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副主任宋凯、山东省教育厅科技处副处长曾宪文、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周燕、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主任李俊峰、北京博导前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段建,针对标准建设、师资培养、资源开发、企业需求等问题分享对策和建议。北京师范大学语言与文字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宋继华教授,我校专业教师团队代表张瑜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林秀琴副教授分享了在“中文+职业技能”教材的研发过程中,如何协同完成各自的任务。
此次会议聚焦“中文+职业技能”项目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专业师资培养培训和特色教学资源开发等议题,探讨共性问题、凝聚更大共识、深挖潜力成果,对推进“中文+职业技能”项目提出新思路。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