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在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的指导下,由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江苏省中华职业教育社和我校共同承办,中华职教社海外交流合作委员会协办的第六届中非民间论坛“职育民心”职教主题平行分论坛在南京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职育民心”,探讨通过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以职业教育搭建中非民间合作平台,促进民心相通。中华职业教育社总干事方乃纯,江苏省委统战部二级巡视员、中华职业教育社秘书长倪南,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副主任杨菁,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副秘书长王珂,我校党委书记吴学敏,党委副书记、校长谢永华,党委常委、副校长孙雁飞出席论坛。谢永华校长主持论坛活动。
方乃纯指出,中华职教社作为职教特征鲜明的全国性职业教育团体,自成立以来,为推进职业教育发展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不断作出贡献。希望通过此次论坛搭建起中非两地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沟通合作平台,建立起未来交流合作机制,通过职业教育的交流交往,实现合作共赢,通过技术技能培训学习,实现就业创业,更好地促进中非两国人民民心相通。方乃纯在会上发布“职育民心”倡议,他提出,在未来三年,依托中非职教合作联盟,在职教课程开放、奖学金交流生、师资培训项目、技术技能交流、共建合作专业、打造鲁班工坊等各个方面开展中非交流合作。中非职教合作联盟将广泛吸纳各类有志于中非职教交流的机构入盟,收集中非友好交流故事,凝练中非合作有益经验,探寻可复制的合作模式,以职业技术教育交流为桥梁纽带,赓续中非传统友谊。
倪南指出,共建中非命运共同体,根在人民、源在交流。此次会议共同探讨中非互利发展新举措、中非民间交流新形式、中非合作双赢新思路,对促进中非人民友好、推动中非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出席本次论坛的各界人士按照 “增进民间友好、促进务实合作、推动世界和平”的中非民间交往三原则,广开思路,畅所欲言,为推进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杨菁表示,江苏与非洲的交往源远流长,日新月异,在不断深化对非交流中,职业教育成为新的合作亮点,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等江苏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具有重要示范引领作用。职业教育作为中非民间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加深了中非人民之间相互理解,促进了非洲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有助于中非合作体制升级。通过职业教育培养人才,加快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王珂表示,在刚刚举办的第六届中非民间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对中非民间论坛在促进中非全面友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中的重要作用给予充分肯定,对中非民间论坛赋予三项重要职能,贺信为开展友好合作指明了方向,中促会多年来致力于带领中国社会组织开展中非民间友好合作的事业,中华职教社作为中促会重要会员,多年来在促进中非友好交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中促会将继续带领中国社会组织在促进非洲民生改善、提升民生福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会上,吴学敏介绍了我校与非洲合作的南非大学生实习项目以及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南工机电学院。他指出,学校与非洲的合作交流成为学校国际化新的增长点,学校将不断拓宽合作领域,朝着合作共赢的方向奋力前行。第一,构建中非教育合作体系。第二,提升中非教育合作质量。第三,创新中非教育合作路径。推动职业教育在非洲国家和地区“走出去”,共圆发展之梦。
谢永华在会上宣读中非职教合作联盟宣言。他指出,中非职教合作联盟的职业院校将发展成为一个由中国和非洲国家的职教院校(机构)组成的区域性职教合作组织,本着“自主自愿、平等合作、互惠共赢”的原则,致力于为双方的职业院校提供合作与交流平台,共同促进中非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增进文化交流,增加相互了解。
会上,相关院校领导、专家围绕中非职教交流合作的经验和合作成果分享进行了主旨发言。南非教育发展中心主任丹·考斯(Dan Nkosi),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中华职教社海外交流委员会主任、北京城市学院校长刘林,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副校长孙雁飞,尼日利亚哈科特港大学校长乔治·威尔(Owunari A Georgewill),南通职业大学校长褚金星,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副校长赵旭升,共同围绕中非职业教育,进行了分享交流。各院校介绍了与非洲在开展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分享了中非在留学生教育、双语师资培养培训、海外实训基地建设、产教协同走出去、海外鲁班工坊建设等方面展开合作的经验和将来的合作方向。
赞比亚、南非和尼日尼亚等非洲院校师生代表进行了学习和就业心得分享,表达了合作意愿。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约克·亚木瓦(Yorick Yamvwa)、南非中国文化和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主任陆志雷就中非民间交流合作情况及未来愿景进行了交流。
中华职教社及各省社、国内高职院校,非洲技术与应用型大学与学院协会、非洲院校机构、在非中资企业、非洲学生等300余名代表参加论坛,境内外共计6000余名代表观看了会议直播。
方乃纯指出,中华职教社作为职教特征鲜明的全国性职业教育团体,自成立以来,为推进职业教育发展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不断作出贡献。希望通过此次论坛搭建起中非两地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沟通合作平台,建立起未来交流合作机制,通过职业教育的交流交往,实现合作共赢,通过技术技能培训学习,实现就业创业,更好地促进中非两国人民民心相通。方乃纯在会上发布“职育民心”倡议,他提出,在未来三年,依托中非职教合作联盟,在职教课程开放、奖学金交流生、师资培训项目、技术技能交流、共建合作专业、打造鲁班工坊等各个方面开展中非交流合作。中非职教合作联盟将广泛吸纳各类有志于中非职教交流的机构入盟,收集中非友好交流故事,凝练中非合作有益经验,探寻可复制的合作模式,以职业技术教育交流为桥梁纽带,赓续中非传统友谊。
倪南指出,共建中非命运共同体,根在人民、源在交流。此次会议共同探讨中非互利发展新举措、中非民间交流新形式、中非合作双赢新思路,对促进中非人民友好、推动中非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出席本次论坛的各界人士按照 “增进民间友好、促进务实合作、推动世界和平”的中非民间交往三原则,广开思路,畅所欲言,为推进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杨菁表示,江苏与非洲的交往源远流长,日新月异,在不断深化对非交流中,职业教育成为新的合作亮点,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等江苏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具有重要示范引领作用。职业教育作为中非民间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加深了中非人民之间相互理解,促进了非洲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有助于中非合作体制升级。通过职业教育培养人才,加快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王珂表示,在刚刚举办的第六届中非民间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对中非民间论坛在促进中非全面友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中的重要作用给予充分肯定,对中非民间论坛赋予三项重要职能,贺信为开展友好合作指明了方向,中促会多年来致力于带领中国社会组织开展中非民间友好合作的事业,中华职教社作为中促会重要会员,多年来在促进中非友好交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中促会将继续带领中国社会组织在促进非洲民生改善、提升民生福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会上,吴学敏介绍了我校与非洲合作的南非大学生实习项目以及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南工机电学院。他指出,学校与非洲的合作交流成为学校国际化新的增长点,学校将不断拓宽合作领域,朝着合作共赢的方向奋力前行。第一,构建中非教育合作体系。第二,提升中非教育合作质量。第三,创新中非教育合作路径。推动职业教育在非洲国家和地区“走出去”,共圆发展之梦。
谢永华在会上宣读中非职教合作联盟宣言。他指出,中非职教合作联盟的职业院校将发展成为一个由中国和非洲国家的职教院校(机构)组成的区域性职教合作组织,本着“自主自愿、平等合作、互惠共赢”的原则,致力于为双方的职业院校提供合作与交流平台,共同促进中非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增进文化交流,增加相互了解。
会上,相关院校领导、专家围绕中非职教交流合作的经验和合作成果分享进行了主旨发言。南非教育发展中心主任丹·考斯(Dan Nkosi),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中华职教社海外交流委员会主任、北京城市学院校长刘林,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副校长孙雁飞,尼日利亚哈科特港大学校长乔治·威尔(Owunari A Georgewill),南通职业大学校长褚金星,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副校长赵旭升,共同围绕中非职业教育,进行了分享交流。各院校介绍了与非洲在开展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分享了中非在留学生教育、双语师资培养培训、海外实训基地建设、产教协同走出去、海外鲁班工坊建设等方面展开合作的经验和将来的合作方向。
赞比亚、南非和尼日尼亚等非洲院校师生代表进行了学习和就业心得分享,表达了合作意愿。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约克·亚木瓦(Yorick Yamvwa)、南非中国文化和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主任陆志雷就中非民间交流合作情况及未来愿景进行了交流。
中华职教社及各省社、国内高职院校,非洲技术与应用型大学与学院协会、非洲院校机构、在非中资企业、非洲学生等300余名代表参加论坛,境内外共计6000余名代表观看了会议直播。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供稿)
供稿:图/文/编辑/校对/审核/